你的位置: 星空体育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非遗·人间丨昌黎民歌:嘹亮乡音唱起来

2025-01-16 21:20:43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非遗·人间丨昌黎民歌:嘹亮乡音唱起来昌黎民歌是勤劳智慧的昌黎人民世代传承、文化创造的积淀,其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宋、辽,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昌黎民歌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不断探索求新,在传统民歌中融入新元素,让这项民间乡土艺术在全国唱响。

  “年哪年啦都哇有个七月二十八咧呼嗨,姐妹那个二啦人哪慢啦慢地游哇,游哇游哇去吧那个捡棉花哈来嘿……”伴着悠扬婉转的曲调,省级非遗传承人刘金民为我们演唱了昌黎民歌的经典曲目《捡棉花》。

  “十一月里呀什么花儿开呀,十一月里呀水仙花儿开呀,水仙花儿开开呀……七不冷登嘟合撒,八不冷登嘟合撒,一朵一朵莲花,花儿也是开呀。”欢快活泼的旋律里,刘金民又唱出了《正对花》想要表达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呀呼嘿”“嘟合撒”“得撒得撒”“咿呼呀呼嘿呦”……记者认真聆听唱词,十分好奇,昌黎民歌里怎么有许多类似弹舌的舌颤音呢?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唱法。”刘金民告诉记者,这些听上去的舌颤音其实是一种装饰音,被称为衬词、衬句,有了这些装饰音,昌黎民歌听上去就特别俏皮和欢快。

  “要想学会唱昌黎民歌,必须先学会说昌黎话。昌黎人自称‘老奤儿’,咱的民歌里就得有‘奤味儿’。”刘金民说,昌黎地方语言独特,上挑下滑、婉转起伏,自带乐感,不懂昌黎话就唱不出来地道的昌黎民歌,用“土嗓子”演唱,突出“奤味儿”的昌黎民歌才是优美抒情的。

  “鱼上网喽,哎哟嚯嚯,不要慌喽”,这是描述劳动生产场面的《渔民号子》;“姐儿上尖坨,去把戏来观,脱了旧的又把新的穿,打扮了一个欢”,《小看戏》唱出了人们日常看戏的愉快心境……

  昌黎民歌乡土气息极为浓郁,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调式齐全,曲式多样,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天生具有音乐性的昌黎方言,以情带声,娓娓动听,“奤音润腔”造就了昌黎民歌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艺术家面前唱响昌黎民歌,这是宣传推广昌黎民歌的好机会。”前不久,刘金民到陕西省榆林市参加全国民歌展演,站到了更大的舞台上,特别激动。

  1984年,刘金民考入昌黎县艺术团,当时这个不到30岁的小伙儿接触到了昌黎民歌。嗓音不错又热爱艺术,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世杰的推荐下,他开始了系统专业的学习。

  如今,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刘金民也在为传承昌黎民歌努力着。他不遗余力地挖掘喜欢昌黎民歌的人群,免费教授他们演唱的方法和技巧。现在,他的学生里有农民、有音乐教师,还有中学校长。

  老一辈民歌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为传承和发展昌黎民歌做了大量工作。民歌大师曹玉俭在20世纪50年代把昌黎民歌唱红了大江南北,他本人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而刘金民的老师王世杰为了开展抢救工作,走村串户记录整理民间艺人的歌声和曲谱。

  多年来,昌黎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对昌黎民歌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风工作。县委宣传部和文化部门多次举办昌黎民歌培训班和研讨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金民、李福艳、马健、李希宁等一批较年轻的民歌手涌现出来。

  “正月里元宵节呀十五挂花灯,王二姐一心要去逛灯,手里拿着菱花儿照哇,油头她梳得是亮堂堂……”昌黎县东山公园飘来了欢快的歌声。68岁的齐亚光和70岁的刘利华每天相约下午两点半在这里唱歌。简单的妆容搭配红色碎花衣裳,姐俩儿结成“二人组”表演《王二姐逛灯》,过往的群众被律动的乡音吸引,或随着鼓点声拍手,或跟着歌词哼唱几句。

  齐亚光和刘利华是昌黎县老年人“春晖艺术团”的成员,演唱昌黎民歌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东山公园这样的公益表演她们每天都不落。“因为喜欢昌黎民歌,让我们聚在一起,让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用歌声感染更多的人。”刘利华说。

  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为了让更多小孩子接触到昌黎民歌,刘金动联系学校,在校园的音乐课上教学生们唱。他甚至还跑到学校周边的“小饭桌”,在孩子们完成作业之余,与小孩子围坐在一起唱昌黎民歌,讲述昌黎民歌的历史和故事。

  “我生在冀东碣石山下,儿时常听大人唱起那《捡棉花》,曲调委婉,老奤腔悠悠,唱醉了山,唱醉了水,唱得家乡美如画。如今又唱起捡呀捡棉花,逢盛世美丽乡村处处小康家……”

  在昌黎县开放大学的一间教室内,72岁的王志明指尖弹动钢琴琴键,用浑厚的嗓音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又唱“捡棉花”》。这是他根据传统昌黎民歌《捡棉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谱写出来的一首新昌黎民歌。

  1980年,不到30岁的王志明接触到了昌黎民歌。2021年,他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普及昌黎民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很有紧迫感了。”旧曲新歌一起唱,王志明想为昌黎民歌发展多做点事情,既要传承,也要出新。

  因为热爱昌黎民歌,退休后的王志明成为昌黎县开放大学声乐班的一名公益教师。课堂上,他既教学员学习乐理知识和科学的演唱方法,也教授昌黎民歌。“学唱昌黎民歌是学员们的必修课。”王志明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

  除了线下授课,王志明还尝试“触网”扩大影响力。今年10月8日,他开设抖音号进行了第一次直播。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他既娓娓道来讲述昌黎民歌的发展历史,也对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演唱经典曲目。

  “刚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有近1000个粉丝了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利用线上直播的形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昌黎民歌,我感觉这是宣传推广昌黎民歌一个很好的途径。”王志明表示,只要精力和体力允许,他还要在网络宣传上多下功夫,坚持一周直播两到三次。

  “八月里的葡萄沟,一层层,一排排,一串串。碣石山的儿女哟,喜盈盈,乐悠悠,心里甜……山清水秀好景色,乡村旅游大发展。家家办起农家乐,欢声笑语乐翻天。”今年8月份,正是昌黎葡萄丰收的季节,看着颗颗硕果结满枝头,王志明即兴写了一首《八月的葡萄沟》。

  推陈出新,乐此不疲,近两年,王志明注重用昌黎民歌的音乐元素和昌黎方言来构思新的民歌作品。他推出的这些“年轻”的昌黎民歌,加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更符合贴近现在的生活。

  最近,王志明正在构思一首名为《满山梨花白》的新歌。“时代日新月异,总会有新的思路,我希望把这项艺术推广到更远的地方。”王志明说。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